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搭建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化学术讨论的平台,提升其在哲学领域的专业素养。1月19日,MK体育,MK(中国)哲学学院依托腾讯会议举办学生寒假“国际学术周”线上交流会。哲学学院教学秘书、伦理学教研室讲师潘麒羽老师与哲学学院学生参加此次活动,会议由2022级文化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郭潇主持。

潘麒羽老师率先对“寒假学术周”活动进行了简要回顾,全面阐述了该活动由“寒假学术周”转化为“国际学术周”的深远意义及详尽规划,同时剖析了“国际学术周”的核心理念与筹备流程,强调其核心价值在于增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与提升学生的学术造诣。随后,主持人郭潇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本次学术周两场专题讲座的核心内容。两场专题讲座充分展示了学院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成就以及其在综合实力的增强。

在讨论环节中,与会学生纷纷积极踊跃分享此次学生寒假“学术周”的学习收获与心得。主持人郭潇首先分享了其对俄罗斯哲学三种交叉的相互模式的认识,结合贺来教授的讲座从不同角度对哲学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入思考;2024级本科生王子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交流,提出俄罗斯哲学受政治影响进而高度的政治化;2023级硕士王宁针对贺来教授的讲座进行提问,指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面对哲学的转向问题;2024级本科生樊睿提到了俄罗斯哲学受东正教影响深远的问题,同时也指出列宁的十月革命以及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与发展;2022级本科生樊洺语在发言中结合梅亚苏、巴迪欧以及德勒兹等哲学家的思想对哲学的转向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整个讨论过程中,师生们积极参与,互动频繁,他们不仅就讲座内容各抒己见、提出疑问,还就学院的学风建设及长远发展规划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这些深入的讨论不仅为师生们开辟了新的思考路径与研究方向,也为学院的学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最后,潘麒羽老师对本次讨论会做出总结,他总结道,此次“国际学术周”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珍贵的学习平台,更为大家开启了一扇拓宽国际学术视野的大门。潘麒羽讲师还针对同学们未来的学术道路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强化外语与文献研究基础的综合训练,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个人的问题导向意识。(哲学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