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昕桐
作者:     时间:2025-01-07     资料来源:      浏览次数:

李昕桐,德国汉诺威大学经济学硕士,MK体育,MK(中国)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访问学者。

现为MK体育,MK(中国)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龙江青年学者”,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出版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多篇发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道德与文明》等刊物上。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被人大复印资料收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项目1项、厅级项目2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项若干。



代表性成果

著作:

1.著作《实践即阐释——马克思的实践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构建》(人民出版社 2024年12月)

2.著作《马克思的现实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7

3.著作《身体•情境•意蕴》(人民出版社 2016年9月)

4.著作《生活哲学三部曲》之一:《无聊之在——对无聊的存在论阐释》(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传媒,2018年7月)

5.著作《生活哲学三部曲》之二:《相互影响困惑的魟鱼——我与儿童的哲学之旅》(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传媒,2023年12月)

6.著作《国外马克思主义代表作家作品解读》(MK体育,MK(中国)出版社2024年8月)

7.著作《震颤的身体——施密茨的身体现象学》(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代表性论文:

1.“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经验完整性意蕴”《哲学研究》2021(5),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21年第10期

2.“‘对象化-现实’思想的建构”,《哲学动态》2023(11)

3.“马克思主义现实性思想原则解析”,《哲学动态》2020(11),被《新华文摘》2021(7)论点摘编

4.“马克思的‘关系-现实’思想研究”,《教学与研究》2023(5),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3期收录

5.“公共阐释合法性问题——马克思“现实的公共阐释”思想”,《社会科学辑刊》2023(5),被《哲学原理》2024年第2期收录

6.“马克思实践诠释学方法之考古法”,《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24年6月总第36辑)

7.““镜像反射”与“光照辐射”——马克思实践阐释学对于中国经典阐释传统现代转型的意义”,《学术论坛》2024年第4期,被新华文摘2024年第23期论点摘编

8.论文“霍尔文化实践话语对‘身份’的阐释”,《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0月23

9.“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探索》2024年(6)

10.“重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黑格尔出场的逻辑”《国外理论动态》2024年(6)

11.“马克思的实践阐释思想对中国阐释学构建的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12)

12.“马克思实践观的概念空间结构与问题域”,《江海学刊》2022(3),被 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11期转载收录

13.“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困境”,《国外理论动态》2022(5),被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23第3期转载

14.论文:“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何以可能”,《探索与争鸣》,2022(10),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一期转载, 被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23第2期转载

15.“中国诠释学构建的落脚点:文化实践”,《内蒙古社会科学》,2023(3)

16.“克服学术研究‘内卷化’的路径选择”,《中国社科报》 2021.2.25

17.“现实的张力——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另一种解读”,《求是学刊》2019(6),被《新华文摘》2020(9)论点摘编

18.“论新时代的价值共识——以马克思“公共价值”思想为研究基础”,《理论探讨》2020(5)

19.“羞耻的伦理思考——从舍勒到施密茨”,《道德与文明》2015(4)

20.“新现象学的情感伦理”,《道德与文明》2014(4)

21.“身体作为伦理的始源意义”,《道德与文明》2013(2)

22.“马克思的身体现实性思想研究初探”,《社会科学战线》2016(8)“马克思的现实观对国家治理的启示”,《求是学刊》2018(6)

23.“21世纪语义学视域下马克思早期现实性思想研究”,《学习与探索》2017(10)

24.“新现象学视域下的海德格尔早期‘情境’思想探析”,《求是学刊》2016(1)

25.“新现象学的情境理论对心理治疗的影响”,《广东社会科学》2015(6)

26.“施密茨的‘身体的解放与回归’及其意义”,《天津大学学报》2013(3)


项目

1.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与中国诠释学构建研究”(21BZX001)

2.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的现实观及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研究”(17BZX028)

3.2019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心灵的视域—摄影艺术的美学研究”(19JHQ026)

4.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施密茨的新现象学情境理论研究”(14YJC720014)

5.2016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专项项目“马克思感性活动思想中的身体现实性研究”(16ZXD04)

6.黑龙江省人文社科基地研究专项“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对中国诠释学构建的意义研究”(2021年)

7.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一般项目“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的马克思‘现实观’研究”(HDJDY201610)

8.MK体育,MK(中国)杰出青年项目“马克思的身体现实性研究”

9.博士后留省工作项目“马克思的感性思想研究”

10.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新现象学解决身心二元的新思路”

奖项:

1. 论文“马克思主义现实性思想三原则解析”获得2022年黑龙江省哲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奖 一等奖

2. “现实的张力——马克思历史存在论的另一种解读,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

3. 论文“论‘现实’何以可能”获2018年黑龙江省哲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4. 著作《身体·情境·意蕴》获2017年黑龙江省哲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5. 论文“新现象学的情感伦理”获2017年省高校人文奖一等奖

6. 论文“论身体在马克思感性活动思想中的意蕴”获2016年黑龙江省哲学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7. 著作《身体•情境•意蕴》获黑龙江省第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