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体育,MK(中国)红色文化研学团队成立于2020年10月份,立足于哈尔滨本土,全方位开展红色文化研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达到挖掘哈尔滨的红色文化。从2020年10月份开始,研学团队共参观游览了百余处红色建筑,并以论文的形式将研学成果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目前累计发表论文(见刊)11篇,待发表论文13篇。目前参与国内各大创新创业大赛。2020年MK体育,MK(中国)学生学理论团队成功立项,荣获校一等立项。互联网+、挑战杯团队成功立校级项目。本团队荣获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一般项目一个、省级一般项目一 个、校级一般项目一个(此次申报共申报三个项目,皆获得不同等次的奖项)。

项目组亦在社会实践领域不断拓新,目前,项目组在社会实践方面取得的进展有:为香坊区人民政府提供红色旅游路线;在高德地图与百度地图上标记有意义的老建筑,并与百度词条等搭建合作平台;与各大地方博物馆搭建合作平台:北方民俗博物馆、南岔民俗博物馆、刘绍玉民俗博物馆等,并为部分博物馆搭建公众号等传播平台;将要开展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目前已于哈尔滨招商银行搭建合作平台,将来侧重于与各大国企以及政府部门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党建活动,分享红色故事。项目组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项目老师会提供理论以及实践指导,孙美晖老师、王圣宏老师、赵海峰老师、朱振林老师对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拥有丰富的指导经验。

本团队有着红色文化遗迹实地考察的丰富经验,从2020年10月份开始,研学团队共参观游览了百余处红色建筑,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东省特别区长官公署旧址(今哈尔滨南岗区少年宫)、原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哈尔滨花园小学校)、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今哈尔滨一中)、东省特别区第二中学(今哈尔滨第一职业高中)、许公路(今景阳街)、正阳街(今靖宇街)、滨江县公署遗址(今哈尔滨第四医院)、双城区的四野纪念馆、阿城区的金上京博物馆以及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青年宫、哈工大校史馆、哈一中校史馆等地。通过研学走进红色基地,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与研学所经之地的居民进行交流,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此外,在省外研学当中,我们还实地考察了红色延安。

同时本团队对于红色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也有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截止到2021年9月,项目自主经营的微信公众号【访古(1778HAERBIN)】粉丝关注量已经达到1500余人,作为原创发布的文章数目已达40余篇,单个阅读量已逾700人次,总阅读量超万;视频数10个,平均观看量已逾260人次。目前已经成立有关抖音号,抖音账号为775501317。利用公众号、视频等一系列的多媒体手段,项目小组每一位成员都希望自身项目研究能够最终实现其现实效用,真正为哈尔滨纪念日体系这一尚不被人们熟知事件的宣传和推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哈尔滨市是接受马列主义,建立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东北抗战指挥中心和东北解放最早的城市,恢弘的革命建设实践为哈尔滨留下了既有址可寻又有物可看,既有史可讲又有事可说的深厚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哈尔滨丰厚的文化底蕴。据哈尔滨市党史研究室编写的《哈尔滨红色文化遗址》一书记载,哈尔滨红色文化遗址共计185处。这百余处革命遗址见证了哈尔滨的革命发展史,承载着哈尔滨的红色文化,为增强哈尔滨红色文化感染力、影响力提供了最有利的物质基础。
红色文化是遗存的历史,是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见证,也是铸就精神高地、塑造城市精神、弘扬革命传统、凝聚民心的力量源泉。为了让哈尔滨红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哈尔滨红色文化研学团队的成员以“黑龙江红色基因探究——挖掘凝聚在中东铁路上的红色印记”为依托,历时半年多的时间,以研学旅行的方式对哈尔滨古建筑尤其是红色建筑作了详尽的考察。通过考察,研学团队的每位成员都不约而同地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敬意与期待。从道里松花江畔和圣伊维尔教堂到道外中华巴洛克和伍连德纪念馆,从南岗区铁路局火车站和文庙极乐寺到香坊区火车站白毛将军府和一五二五时期建筑,从双城区的双城阻击战遗址和四野纪念馆到阿城区的金上京博物馆和阿城文庙清真寺,我们用心感受用笔记录历史的文化变迁,也用行动来捕捉城市的温情瞬间。于访古中研学,于探究中感悟,于是哈尔滨在我们眼中无限放大,渐渐地由衷地将之与英雄城、革命城重叠到一起!将红色文化与城市风貌交织在一起,让我们领略到“东方小巴黎”别样的风采。

在未进行研学旅行之前,提起哈尔滨这座生活、学习了几年甚至是多年的城市,研学团队的成员能想到的首先就是类似于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哈尔滨红肠等。而在深入考察之后,哈尔滨这座充满着未知与可能的城市把我们带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每一次研学、每一次走访都在见证着研学团队的成长,都在向我们讲述着这座城市百余年间的风云际会。从2020年10月份开始,研学团队共参观游览了百余处红色建筑,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东省特别区长官公署旧址(今哈尔滨南岗区少年宫)、原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旧址(哈尔滨花园小学校)、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今哈尔滨一中)、东省特别区第二中学(今哈尔滨第一职业高中)、许公路(今景阳街)、正阳街(今靖宇街)、滨江县公署遗址(今哈尔滨第四医院)以及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青年宫、哈工大校史馆、哈一中校史馆等地。
从2021年年初到现在则主要进行了东北鼠疫报纸查询、“一一·九”运动资料查询、双城区研学、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参观、伍连德纪念馆参观、哈尔滨市博物馆参观以及香坊区研学等八次较为集中的研学之旅。
切实地用脚步来丈量这座城市固然可贵,但同时也要用文字墨迹将这一次次的研学之旅记录下来,让视野内转瞬即逝的美好瞬间定格在历史的永恒当中,这就是本公众号的设立初衷所在。

在一次次的走访研学中,我们看到了中东铁路的历史风云、马列主义传播的星火、抗日战争的烽烟、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还有一五二五计划的建设浪潮,长长的历史画卷沿着我们的研学脚步缓缓铺陈开来。哈尔滨这座城市里有旖旎的景色、秀美的风光、迷人的夏日、奇妙的冬天,独特的城市风貌让我们沉醉,而厚重的文化历史更让我们沉思:形成了6篇论文,以“哈尔滨革命史志”为专栏名称,在中国社会科学网上刊出。
在不断的研学过程中,我们团队对哈尔滨的感情日益加深,这不单单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渐渐成为我们成长的第二家乡。同时我们也希望每一次研学之旅可以让更多的人发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